這兩年,餓死的企鵝、淹死的海豹、翻垃圾桶的北極熊,澳洲的大火、印尼的洪災、美國的暴雪,各種極端事件頻頻發生,而背后都和全球氣溫升高密切相關。
據聯合國估計,未來會有數億人,因全球變暖問題而重新陷入貧困。同時科學家擔心,全球變暖可能會把兩極冰川里凍住的古老細菌和病毒放出來,給人類帶來不可預測的大災難。
可以說,人類拯救自己容不得絲毫猶豫和等待了,面對氣候變化問題,必須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自2020年9月中國正式向全球表明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時間節點后,“碳中和”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成為國家戰略。
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過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二氧化碳的人為排放量相抵消,達到凈碳排放為零的效果。
碳達峰
碳達峰指的是我們國家承諾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并呈現趨勢性下滑的過程。
未來碳排放量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對物聯網企業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物聯網將發揮重要監測、分析和管理碳排放作用,利用科技的力量為地球配上一層“數字肌膚”,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數據,大部分的物聯網項目都與碳中和的目標一致。84%的物聯網項目可以滿足全球性的可持續發展,在這些項目中,25%關注于工業和基礎設施創新,有約19%聚焦于提供價格合理的清潔能源。無污染的光伏發電技術在各行業中的普及率日益提升,同時也能幫助行業降低經濟成本,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已降至與天然氣發電成本相當甚至更低的水平,遠低于煤電成本。
物聯網、AI等技術與能源相結合,提供無線聯網解決方案,來降低能源場景的碳排放。
物聯網助力監測碳排放
“碳中和”的基礎是數據,各類智能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能源損耗數據,有效偵測各環節活動中產生的碳排放數據。
能源系統物聯網是實現碳中和的基礎支撐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結合企業當前碳排放數據,預測未來的碳排放量,有助于幫助企業指定更加準確、可實施性的碳排放目標。
能源行業是物聯網產業中的重鎮,據美國信息技術研究和分析公司Gartner估計,全球公用事業電網中有超過11億臺物聯網設備,這一數字正在迅速增長,這是由于對可再生和可持續能源的需求、改進的網絡運營和差異化的客戶服務的推動。現在,世界各地許多家庭都擁有熱泵、太陽能電池板和風力渦輪機。當下,物聯網終端設備的使用數量正在呈爆發式增長,預計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1000億臺。
物聯網在能源產業中的運用方興未艾、正得其時,物聯網在電能、水能、風能、氣能、熱能、儲能及電力行業、熱力行業、水利行業、燃氣行業、傳統能源行業、新能源行業、交通能源行業等各個能源關聯產業的運用將會推動整個能源產業的巨大發展;物聯網技術為能源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藍海機遇。
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政府、企業、社會都付出巨大的努力,且同心協力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實現,而能源產業的巨大變革正處在雙碳發展歷程其中,從碳捕捉、碳監測、碳審核、碳數字、碳交易、更微觀的碳確權、碳清算、碳資產,更宏觀的碳金融、碳生態、碳制度、碳控制,碳信用、碳文化,涉及到無數產業的同時也會出現海量的經濟價值。碳中和得以實現,必定需要物聯網技術的支撐,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數據管理,能源數據安全、數據通信模組,碳模型碳算法、碳芯片……物聯網技術將必然成為能源產業發展的支撐,也必將成為雙碳實現目標的技術支撐。
物聯網與區塊鏈結合促進實現碳中和的收益
為了促進企業實現碳減排,我國在多省市試行碳交易。碳排放量少于配額的企業可以出售多余的碳排放量,這有助于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來推動企業主動減少碳排放。
在這個機制下,物聯網新技術、新能源等企業可以通過“碳交易”,增加企業額外盈利。在此過程中,碳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披露性是關鍵,一些物聯網公司將區塊鏈技術和物聯網相結合,使精準手機公司治理數據和自動簡化呈報流程數據。
物聯網企業范圍廣,涉及技術全面,對社會實現碳中和的成效僅從信息通信技術輔助社會的情況就可見一斑。在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利用物聯網將整個價值鏈連通,助力實現碳中和。
對于實現自身碳中和與賦能社會碳中和,物聯網企業還有巨大的潛能亟待激發。在政府端、學術端的引導下,在其自身有意識、有規劃的行動下,中國物聯網企業將有機會成為全球零碳發展的關鍵引擎。
時代的大潮下,“實現碳中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與大勢就在眼前,中國物聯網企業必須做新一輪綠色革命的掌舵者,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領航者。
“碳中和”這個原本寫在《巴黎協定》里的專業術語成為家喻戶曉的年度熱詞,是因為所有人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氣候變暖帶來的惡性結果。
如果不加遏制,在下一個10或20年,氣候變化對經濟造成的破壞相當于每10年爆發一次與新冠肺炎規模相當的流行病。可以說,氣候變化對我們每個人的影響直接而巨大。
所以,我們要減排,要碳中和。目前已有126個國家承諾了“碳中和”目標,面對共同的敵人,我們將永不停止,永不疲倦,永不讓步。
400-1010-215
上海市靜安區共和新路3088號7號樓東901室